最近读Scalers老师的《持续行动-从想到到做到》,作者倡导的是“持续行动”,本质就是对“坚持”二字的重新阐释,坚持是正确的废话,人人都知道的道理,为什么还花时间去看这本书来重温这个道理呢?道理要靠实际行动去体悟,不能被任何被动输入代替,那么为什么还要花时间在看这本书上呢?
如果套用这本书的思路,那阅读过程中,要被动输入的到底是什么?我认为是书中的论证过程,可以进一步强化我们内心正确的信念,避免被各种迎合大众的内容误导。这点非常重要,因为一般人对自己吃的、穿的比较挑剔,却没那么在意让什么样的信息影响我们的大脑。
《思想录》中“人们通常对于自己发现的道理,比由别人发现的更加深信不疑。”作者推论:充分认识一件事的重要性,要从感官层面出发。作者以自己办线下课,体验到祖国的地大物博为例,所以要自由生成出想法,而不要被动灌输(比如知识付费)。那么,看书你会有困惑,会有启发,会有思考,比听语音更接近自由生长的状态。
用战争来比喻竞争力,战争的一个维度是空间的较量,占据地理优势的一方往往占得先机,但空间的优势并非劳不可破,自从发明飞机可以从空中打击目标后,打破了原有的战争格局,瓦解地理位置带来的优势。引出问题:人的竞争优势应该建立在什么基础?作者的回答是建立在时间的不可逆上,再引出三点:
- 打造未来稀缺的、不能短时间获得的能力;
- 参与塑造未来,导向自己具备竞争优势的主场;
- 跟着远见卓识的牛人混。
最后,即使我们获得竞争优势,还要考虑是否有新的维度出现,以及是否要在新的维度累积时间长度铸造新的优势。
作者的文字很有辩证性,比如“什么成就了你,什么也会限制你”.作者善用类比思考,比如说明在我们做事时,不需要过度注意:方法好不好,效率高不高。小学生在学习四则运算的时候,当时家长会很纠结老师教得好不好,但是当到大学的时候,就没有人在意到底是谁教你四则运算,你当时是怎么学会的。当水平已经提高,用什么样的方法学会已经不重要。
彩蛋:书中还透露一个可以稳定持续赚钱的方法,“什么是稳赚不赔的赚钱方式”,想赚钱的不要错过。